時光啊流淌,帶不走安徽父老對抗日名將的傳頌。皖南事變后,新四軍重建,由彭雪峰任師長兼政委、張震任參謀長的第四師師部移駐渦陽縣新興鎮(zhèn),部署殲敵戰(zhàn)斗數(shù)十次,創(chuàng)辦了著名的《拂曉報》。劉少奇時任中原局書記兼新四軍政委,也曾到此指導工作。上世紀末,安徽省政府命名四師師部原駐地為雪峰路,師部舊址建成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拂曉報》改為中共宿州市委機關報。筆者作為一名部隊轉(zhuǎn)業(yè)老兵、原印刷管理工作者和老八路的后代,專程赴四師紀念館瞻仰,切身感受《拂曉報》昔日印刷風采。
彭師長的大幅騎馬雕像,屹立在館入口廣場。只見他左拉韁繩,右持望遠鏡,遙望遠方,仿佛又將帶兵出征;車▓F錦簇,鮮紅的黨旗下,《入黨誓詞》清晰閃亮。
兩個院落東西相連,青磚灰瓦,木門木窗,門前無臺階,墻皮斑剝,典型的民國皖北建筑風格。東院是彭雪峰舊居、司令部、機要室等,西院是劉少奇舊居、張震舊居、政治部、《拂曉報》社。館里展出了大量珍貴實物,有軍號、戰(zhàn)刀、馬燈、手搖電話機、軍用挎包、《拂曉 報》的油印器材、《拂曉報》早期樣報、老《黨章》等。展品雖然陳舊、制作簡陋,卻飽含新四軍將士的艱辛與奮斗!斗鲿詧蟆烦蹀k,既無制版和印刷設備,又缺紙張、油墨,全憑自力更生、因陋就簡問世,但產(chǎn)生了有力的宣傳群眾、鼓舞士氣和震懾敵偽的效果。報紙出版100期時,毛澤東寄來了賀詞,給彭雪峰和報社很大鼓舞。在一張張油印然字跡清晰的《拂曉報》面前,我內(nèi)心被一種強大的力量所推動。
彭師長那張正面半身照廣吸眼球。他頭 戴軍帽,著裝整齊,左臂上縫有新四軍臂章, 雙目凝視前方,面容剛毅,神態(tài)堅定,周身散發(fā)著英勇、頑強、從容和自信,是唯一留存的最能展示將軍形象的圖片。與其英姿媲美的是文才出眾。彭雪峰曾以高分考取北平民國大學中文系,只因家貧而未能入學。參加中央紅軍長征后,他協(xié)助賀綠汀創(chuàng)作了膾炙人口的《游擊隊之歌》!斗鲿詧蟆穲竺彩撬∶皖}名的,寓意中國革命處于勝利前夜。他一生著作300多萬字,其中200多萬字都是為《拂曉報》而撰。這樣一位文武全才指揮員,竟不幸于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莊戰(zhàn)斗時遭流彈擊中犧牲,年僅37歲。
毛澤東特在《解放日報》撰挽,號召我黨我軍“學習雪峰同志的英勇精神,更加努力擴大解放區(qū),擴大八路軍、新四軍,使日本侵略者在有效的聯(lián)合打擊下早日消滅,使獨立民主的新中國早日實現(xiàn)”。這一天終于來到。彭雪峰的老戰(zhàn)友、已故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上將,親自為第四師紀念館題名并揭牌。彭雪峰之子、原第二炮兵政委彭小峰上將,蒞臨紀念館緬懷。紀念館觀后令吾深知,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惟發(fā)揚光榮傳統(tǒng)、努力報效國家,才是對英烈最好的敬仰。
合肥 王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