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困難戶家中擺放高檔酒瓶”“家中鋪實木地板”等細節(jié)引發(fā)爭議。2月5日,大連志愿者慰問一戶孤寡老人,因照片中“地板锃亮”,在微信群里也引發(fā)了質疑。
雖然經過有關方面調查反饋,所謂的“貧困戶家擺放茅臺酒瓶”是空瓶擺設,雖然“地板锃亮”無礙志愿者看望孤寡老人的善意表達。但這樣僅僅是就事論事的解釋而已,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恰恰是這兩起雷同的“慰問質疑”背后的真問題,那就是對看望慰問質量和效果如何保證以及行為和善意釋放是否精準到位問題。
“慰問質疑”是提醒更是警示,提醒的是要盡快澄清事實,規(guī)范行為,確保成效,警示的卻是如何杜絕“關系戶”“亂作為”和“送溫暖走味跑偏”等畸形。毫無疑問,扶貧送溫暖通過看望慰問等形式進行,其目的和初衷是通過這種看望慰問形式,把黨和政府的關愛送給貧困對象和弱勢群體。但在實行過程中,個別地方個別人出于不同目的,不同程度存在和出現了優(yōu)親厚友、近水樓臺先得便宜等畸形。比如把看望的物資和溫暖當做情感投資和交易,當做自己人近水樓臺優(yōu)先享受的便宜,當做一種變樣的福利待遇和不正當交易等等,結果必然是不符合條件的對象披上“貧困戶”馬甲享受本不該屬于自己的利益,把“雪中送炭”演化為“自己人占三分便宜”的畸形。這不僅是對弱勢群體權益的漠視,更是對黨和國家惠民政策、民生關愛施與的豪奪和攫取。對這些行為必須要嚴厲打擊,從嚴懲戒。
“慰問質疑”的出現,再次警示我們,即便是在細致末梢的民生政策落實,也必須堅持原則底線,必須嚴格規(guī)范落實程序,必須堅持陽光公開,必須堅持依法監(jiān)督,才能確保落實成效。同樣,對于類似的“慰問質疑”更要嚴肅對待,深入調查,從嚴查處,及時回應民生關切,還原事實真相,才能杜絕此類畸形再次發(fā)生,這也是對扶貧送溫暖政策善意釋放的最大保障和監(jiān)督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