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文旅 > 正文

月度書單 給你好看

2021-07-02 09:14:13 來源:市場星報   編輯:田雙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者個人,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我們選書的標準兼顧人文性、思想性、獨創(chuàng)性、品質和趣味,重點關注思想、社科、歷史、傳記、文學、藝術、科學、童書等類別。望有助于大家選書讀書。

《一把刀,千個字》

王安憶/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4月第一版

紐約法拉盛某酒家單間里,一場華人飲宴,賓主各有來處,舉止言談引人注意的卻是叨陪末座的一位淮揚廚子……故事由此而起,在上海與紐約的幾十年時空穿梭中,徐徐展開他的人生。這是王安憶的最新長篇,保持著她既往作品水準,無論敘事還是細節(jié)刻畫乃至文本中洋溢的創(chuàng)作熱情都令人對這位早已在華語文壇有著非凡地位的小說家心生敬意。書名源自清人袁枚的詩句,在講述主人公淮揚名廚陳誠的成長經(jīng)歷與人生際遇的同時,也對他置身的時代、地域有著深入的書寫。他的經(jīng)歷有些天賦與運氣成分,亦有時代洪流的推動。整部作品在文學性與可讀性上有著高度一致,語言精細講究,描寫傳神準確,不同時空間的切換流暢自然,大歷史的裹挾與個人命運的應和引人感嘆。

《血緣:〈史記〉的世家》

陳正宏/著中華書局2021年4月第一版

在古代中國(特別是其早期),家族具有遠超今天的重要性,人的生存、發(fā)展和競爭,往往以家族為單位展開!妒酚洝返娜“世家”寫的就是先秦和西漢時期重要諸侯大姓的家族史,充分展示了歷史上家族的重要性。本書帶領我們閱讀《史記》“世家”部分,故而取書名為《血緣》。本書是陳正宏先生“講《史記》系列”的第二本,與其前作《時空:〈史記〉的本紀、表和書》一樣,作者不是泛泛而談,而是力求深入,通過探究司馬遷寫作時使用了哪些文獻,所講述的故事與真實歷史是怎樣的關系,并充分利用千百年來學者的《史記》研究成果以及近代以來的考古發(fā)現(xiàn)、出土文獻等,提出新問題、新看法,幫助讀者帶著更專業(yè)的眼光讀《史記》,獲得對歷史的新認識、新感悟。

《沒有街道的城市》

曹文軒/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天天出版社2021年5月第一版

這是戰(zhàn)爭的廢墟之城中,一次改變命運的相遇,講述了向善之路上的矛盾和選擇——一個身陷囹圄的囚犯,一個失去親人庇佑的女孩。食物與水的匱乏、野狗夜襲、疾病纏身……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又夾雜著道德與求生欲望的掙扎。然而,代表了這個世界道德理想的純真兒童,最終點滴喚起了人性深處沉睡中的善。廢墟,女孩和罪犯,其豐厚的隱喻內(nèi)涵,以及作為一位優(yōu)秀作家賦予作品的鮮活細節(jié),令這部作品擁有富于張力的故事結構,和寓言視角下強大的喻指性。近年來,曹文軒以一系列“新小說”的創(chuàng)作實踐,構筑一種有關人生、有關人性、有關恒長的人類境遇象征,講述生命與生俱來的磨難與崇高、夢想與抗爭,伴隨著濃重的生命體驗、美感與哲思,不斷拓展兒童文學審美空間的維度。

《煉獄的誕生》

[法]雅克·勒高夫/著周莽/譯 商務印書館2021年3月第一版

直到12世紀末,“煉獄”這個概念還不存在。而當1319年但丁完成《神曲·煉獄篇》,“煉獄”信仰已確立其不可動搖的地位。作為心態(tài)史領域的一部名作,法國歷史學家雅克·勒高夫的這部著作,從古代猶太基督教開始追蹤“煉獄”概念漫長的形成過程,梳理了它在12世紀里誕生以及在隨后兩個多世紀里被社會所接受的過程——“這樣一種信仰的誕生,顯然與它誕生于其中的那個社會的一些深層轉變有關。”無疑,“煉獄”的誕生,在西方的精神史和社會史上,是值得探究的大事件。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驛道上尋找西南聯(lián)大》

楊瀟/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年4月第一版

八十多年前,時勢所迫,那群由長沙臨時大學(北大、清華、南開合組)部分師生組成的“湘黔滇旅行團”穿越西南奔向大后方;八十年后的青年人楊瀟徒步重走這條路,本書即是作家楊瀟這一路“走”出來的回顧歷史、直面當下的非虛構力作。媒體人出身的楊瀟有著強烈的問題意識,亦有對當年中國青年學生、知識分子命運與思想的關注,建立在大量的資料積累與充分的身心準備基礎上,他上路了。書中有作者行走途中的見聞,有對當年流動中的西南聯(lián)大往事與人的回顧和敘寫,也包括作者與當年親歷者以及相關人物的對話。重走,是為了用親身感受與文字回到歷史現(xiàn)場,重新認識歷史,也審視自我。

《重返宋詞現(xiàn)場:宋詞可以這樣讀》

肖鵬 王兆鵬/著 東方出版中心2021年2月第一版

這是一本富有學術含量、可讀性也很強的宋詞讀本。全書選取八位宋代代表性詞人(范仲淹、蘇軾、辛棄疾、歐陽修、賀鑄、秦觀、張孝祥、姜夔)的八篇廣為傳誦的經(jīng)典名篇(《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念奴嬌·赤壁懷古》《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進行解讀。書名顯示了作者研究方法上的獨特之處,即“重返”詞人寫作“現(xiàn)場”,以真正讀懂一首詞。“現(xiàn)場包括歷史現(xiàn)場和地理現(xiàn)場”,而作者在復原“地理現(xiàn)場”方面用力尤深,如揭示范仲淹《漁家傲》寫到的“孤城”乃慶州,辛棄疾《菩薩蠻》寫于造口而非郁孤臺……在此基礎上展開現(xiàn)場勘查,重建當時情景,并對詞意作深細闡釋。詩無達詁,我們很難說書中的論說一定正確,但本書揭示大量新信息,極富啟發(fā)性。

《全球危機:十七世紀的戰(zhàn)爭、氣候變化與大災難》(兩冊)

[英]杰弗里·帕克/著 王兢/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年4月第一版

從中國東北到南部非洲,從歐洲到北美,17世紀的人類世界經(jīng)歷了一場空前浩劫。干旱、嚴寒、饑荒、瘟疫,叛亂、革命、戰(zhàn)爭,均波及廣大地域。大明王朝、奧斯曼帝國等傳統(tǒng)強權紛紛陷入動蕩,但定義了現(xiàn)代文明的新思想、技術與制度設計也開始在荷蘭、英格蘭等地萌芽。這一切只是巧合,還是有一個總的根源?歷史學家杰弗里·帕克的回答是后者。雖然作者不支持氣候決定論,但還是在17世紀的“小冰期”和“全球危機”之間建立起了有力聯(lián)系。中文版厚達1400余頁的這部力作視野宏闊,敘事清晰,思考深邃,發(fā)人深省。

《認識世界:古代與中世紀哲學》

(普萊希特哲學史01) [德]理查德·大衛(wèi)·普萊希特/著王俊等/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4月第一版

普萊希特不是我們常見的“學院哲學家”,而是一位“公共哲學家”。他主張哲學必須走出象牙塔,與大眾對話。哲學思想不是憑空從哲學家的頭腦中蹦出來的,而有其社會文化背景。貨幣的產(chǎn)生對哲學有怎樣的影響?戰(zhàn)亂時代的哲學有什么樣的特點?通過介紹時代背景,普萊希特讓哲學思想變得容易理解。將哲學帶出象牙塔后,普萊希特把哲學帶回生活之中。什么是好的生活?生命是否有意義?常?M繞我們腦際的這些問題也困擾著古往今來的哲學家。正因為這樣一些特點,普萊希特的哲學書廣受歡迎,甚至在德國成了現(xiàn)象級暢銷書。

分享到:

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