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鼎孳題“芥子園”碑文額
“雨觀瀑布晴觀月,朝聽鳴琴夜聽歌。”“仿佛舟行三峽里, 儼然身在萬山中。”“有月即登臺,無論春秋冬夏;是風(fēng)皆入座,不分南北西東。”這些楹聯(lián)均出自金陵名園——芥子園。由此,可以想象園中布局之巧和景致之妙。
芥子園是一座私家園林,為江南名士李漁所建。李漁(1611-1680年),原名仙侶,字謫凡,號天徒,后改名李漁,字笠鴻,號笠翁,原籍浙江蘭溪,出生于江蘇如皋。在明代考中秀才,但科考落第,入清后無意仕進。
李漁是個奇才,在文學(xué)、戲曲、美學(xué)、圖書出版等諸多領(lǐng)域表現(xiàn)不俗,頗有建樹。著有《凰求鳳》《玉搔頭》等戲劇,《覺世名言十二樓》《無聲戲》《連城壁》等小說以及《閑情偶寄》等名作。其書坊出版的《芥子園畫譜》(亦稱《芥子園畫傳》)自問世以來,風(fēng)行畫壇,至今不衰。
康熙元年(1662年),李漁全家從杭州遷至南京,先暫住金陵閘附近,后在鄰近周處讀書臺的地方修筑芥子園居住。
由于此處“地止一丘,故名芥子,狀其微也”,李漁遂取佛經(jīng)中“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之意,乃得園名。
“芥子園之地不及三畝,而屋居其一,石居其一”,花木修竹郁郁蔥蘢,假山流水相互映襯,精巧雅致,別有洞天,是江南私家園林中的一朵奇葩。
李漁的《閑情偶寄》頗受文人推崇。清初著名學(xué)者余懷為該書作序曰:“糊涂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明白,狹隘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曠達,憂郁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愉快,笨拙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靈巧,愁悶的人讀了它將會欣然起舞,有病的人讀了它將會霍然而愈。”現(xiàn)代著名作家林語堂則把這本書稱為“中國人生活藝術(shù)的指南。”
在李漁的《閑情偶寄》卷四中,有“芥子園”碑文額圖,雙行直書,黑底白字,款署:“己酉初夏,為笠翁道兄書。龔鼎孳。”
龔鼎孳(1616-1673年),字孝升,號芝麓,合肥人。在清初文壇聲名顯赫,名列“江左三大家”,康熙年間官至禮部尚書。他不僅文才出眾,而且書畫造詣精深。
康熙八年(1669年),應(yīng)李漁之請,龔鼎孳為“芥子園”題寫了碑文額,字體為行書,筆意瀟灑,風(fēng)姿俊逸。名家手筆與江南名園搭配,可謂珠聯(lián)璧合,相映成輝。
轉(zhuǎn)眼三百多年過去了,遺憾的是,李漁當(dāng)年構(gòu)筑的芥子園早已湮沒在歷史的煙塵中。不過,今人在南京老門東復(fù)建了“芥子園”,重現(xiàn)了這座名園的風(fēng)貌。龔鼎孳題寫的碑文額高懸園門上方,引人注目。
據(jù)陳康祺《郎潛紀(jì)聞四筆》所記:“合肥龔尚書鼎孳,愛才如命,通儒老學(xué),俱從之游”,“其好仕之誠,實出肺腑,非尋常貴人所能及”。
身為文壇大家,龔鼎孳交友甚廣,樂于助人。有史料稱,李漁出游京都“打秋風(fēng)”(拉贊助之意),曾請龔鼎孳幫助引見達貴名流。李漁的家庭戲班在當(dāng)時很有名氣,兩人在一起還談?wù)撨^戲曲方面的話題。
龔鼎孳不僅為芥子園題寫園名,而且有意與其成為近鄰。在寫給李漁的信中,他透露了這個想法。
順治年間,龔鼎孳一度客居金陵,住在武定橋下油坊巷的市隱園中。市隱園的中林堂,環(huán)境清靜幽雅。吳綺《林蕙堂全集》中,有《中林堂望月次芝麓先生》(二首),其中描繪了園中“落葉滿天地,秋殘無定聲”的景色。龔鼎孳攜愛妾顧眉入住期間,這里經(jīng)常高朋云集,熱鬧非凡。
市隱園,有“大隱隱于市”之意。據(jù)明代周暉《金陵瑣事》記載:“姚元白(姚淛,曾任鴻臚寺署丞)造市隱園,請教于尚書顧東橋(顧璘,明代文學(xué)家,號東橋居士,官至刑部尚書),東橋曰:‘多栽樹,少建屋。’故市隱園有疏野之趣。”
作為六朝古都的金陵,給龔鼎孳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到了晚年,龔鼎孳甚至打定主意,退歸后終老此地。
在《大宗伯龔芝麓先生書來,有將購市隱園與予結(jié)鄰之約,喜成四絕奉寄,以速其成》中,李漁記述了自薦為龔鼎孳營建綠野堂一事,其中有“聞?wù)f將開綠野堂,可容老圃見微長”“天教綠野傍柴荊,先為名園置一丁”的詩句。
康熙十一年(1672年),在園林營造方面頗有造詣的李漁,得知龔鼎孳打算在其宅院芥子園附近置業(yè)安身,喜出望外,自告奮勇,意欲展露身手。
后來龔鼎孳是否把此處的園林景觀交由李漁營建,未見相關(guān)記載。龔鼎孳當(dāng)時經(jīng)濟拮據(jù)且于次年病逝,估計是不了了之。
李學(xu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