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干癟、布滿灰塵,有的甚至存在明顯破損,在城市的許多角落,不時能看見這樣的“僵尸車”。走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很多停放在路邊的“僵尸車”已經(jīng)成了非法小廣告的宣傳墻,不僅占用公共資源、影響市容市貌,甚至還存在安全隱患。(12月15日央視)
人們對“僵尸車”并不陌生,在一些城市,“僵尸車”隨處可見,“僵尸車”帶來的危害不少,比如擠占公用停車資源;“僵尸車”長期不用,容易造成一些液體泄漏,這還可能引發(fā)火災;“僵尸車”內舊電瓶里含有大量的鉛、硫等有害物質,有可能會在存放空間形成大量有害氣體,污染環(huán)境等,這都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及公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
“僵尸車”難以根絕,與法律存在盲區(qū),導致懲治難有關。“僵尸車”屬于私人財產(chǎn),他人無權處理,盡管“僵尸車”長期占據(jù)道路資源,成了事實上的垃圾,一些地方也不敢隨意處理。
另外,有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汽車報廢量逐年遞增,但大量的報廢汽車并沒有流入正規(guī)拆解企業(yè),只有不到30%的報廢汽車流入正規(guī)拆解企業(yè),有更多的報廢汽車可能流入黑市,還有一些報廢汽車則成了“僵尸車”。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原因在于通過正規(guī)渠道,報廢補貼太少,這讓車主缺乏對車輛進行報廢的積極性,這也導致一些車主選擇將報廢車輛直接放置在道路旁,棄之不管。
不能讓“僵尸車”繼續(xù)成為危害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利益的“釘子戶”。城市管理者要對長期存在的“僵尸車”予以“定點清除”,這樣才有利于維護公共利益、民眾利益。
對“僵尸車”的治理不能停滯,也不能“僵化”。對此,要能疏堵結合。比如有必要推行依法強制報廢制度,鼓勵車主依法處置報廢車。另外,還要加大報廢補貼,要讓車主享受到更多實惠,鼓勵與激勵他們將報廢車輛送去正規(guī)回收等等。
通過多措并舉、疏堵結合,用強力治理,不再讓“僵尸車”成為治理盲區(qū),才能“活血化僵”,根治“僵尸車”這一城市治理難題,把“僵尸車”送去它們應該去的地方。
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