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書的時候老是玩會這玩會那,注意力根本不集中。”
“孩子不愿讀老師推薦的課外書,他小時候明明挺愛看書的。”
“數(shù)學又考砸了,他老說看錯了題目,真的只是粗心嗎?”
上小學以后,無論是哪個學科,孩子每天接觸的文字量急劇上升,如果沒有提前養(yǎng)成長期閱讀的習慣,孩子在看書時就會感到吃力,弄不懂應(yīng)用題的題意、缺乏歸納信息的能力……很多學習上的問題,都反映了孩子在語文上的問題,尤其是閱讀上的問題。
而善于閱讀的孩子,在知識積累、語言表達、理解能力上都會更勝一籌。
學齡前的2~6歲是兒童閱讀的黃金期,也是為小學打牢入學基礎(chǔ)的關(guān)鍵期,這個時期的閱讀習慣尤其重要。想要孩子在小學乃至初、高中讀好書,就要培養(yǎng)讓孩子受益一生的閱讀素養(yǎng)。
在這個時期,如果能讓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讀書、愛上閱讀,后面的養(yǎng)育過程,特別是在學科上花的功夫就會輕松很多。今天為大家總結(jié)了三條建議:
為什么孩子一開始喜歡讀書,后來又不喜歡了?
太強的功利心是培養(yǎng)閱讀興趣的阻礙。很多人認為,小孩讀書就是要學知識、學認字,所以讀書的時候不斷提問、設(shè)置學習目標。
殊不知,孩子聽完故事后,如果總要回答很多問題、學很多知識,便會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去設(shè)想這些問題,長期如此,孩子便會討厭這種心神不寧的狀態(tài),然后討厭讀書。
好的閱讀習慣需要長期堅持,堅持讀一個月和堅持讀半年的孩子大不相同。對孩子而言,重要的是讀完一本書的收獲和成就感。堅持的時間越長,習慣越持久,讀書這件小事就會滲透在孩子的人生中,不易被外力沖散。
兒童還沒有自我鑒別圖書的能力,只能被動接受父母的選擇,因此,挑選適齡的分級讀物尤其重要。如果給孩子讀不適合的書,往往會產(chǎn)生這些問題:
跟風讀熱門書籍:內(nèi)容五花八門,針對性弱,吸收有障礙;
長期讀當前年齡段的書:無法突破,提升緩慢;
長期讀拔高年齡段的書:理解困難,消解信心。
最好的讀書方法就是因材施教,從兒童心理的角度科學分級,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制定讀書計劃才是穩(wěn)步提升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