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文旅 > 正文

香草美人

2022-03-29 09:36:42 來源:市場星報   編輯:田雙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quán)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者個人,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授權(quán)的媒體、網(wǎng)站,在轉(zhuǎn)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在中國文學史、美學史上,把“草木”與“美人”聯(lián)系到一起,從而創(chuàng)造香草美人這一文學形象,功在屈原。然而作為一個成語,卻要等到漢代的王逸寫《離騷序》,才浮出水面:“《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王逸此話是說,《離騷》采用《詩》的比興手法,以香草好鳥比喻賢臣,拿惡鳥濁物形容奸佞,用有德美人指代君王。在此基礎(chǔ)上,后人單單把香草、美人提取出來,組合為“香草美人”。古代文人心目中的香草美人,雖然有忠貞賢良之士的影子在里邊,但終歸還是內(nèi)涵更豐富的文學形象。香草與美人,可以互比,可以合一,也可以是深藏于詩人心中的一份隱情,一種美好的寄托。

江漢自古土肥水美,一篇《離騷》,多香草(江離、芷……),多香木(木蘭、椒……),率以“香草”概言之,其中也包括某些傳說與神話中的草木,如扶桑、若木、瓊枝等。至于美人,朱熹在《楚辭集注》里有說法:“謂美好之婦人,蓋托詞而寄寓于君也。”至于“遲暮”:“言但知朝夕修潔,而不知歲月之不留,至此乃念草木之零落,而恐美人之遲暮,將不得及其盛年而偶之也。”

《離騷》中的“美人”,究其本義,美乃壯盛,美人實是壯年的人,卻被用來指代“信讒而齌怒”的楚王,但細細咀嚼“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擔心美人也年衰,妙就妙在這個“恐”字,既可釋為擔心,也能視為模糊的推測、斷定。也許一“惟”一“恐”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君本美人,奈何遲暮。你早已不似古時三王之美德無瑕,別說兼容花椒與肉桂,佩帶白芷和蕙蘭,連眾芳(群賢)環(huán)繞也不配!那么,屈原心底里的美人,到底是誰呢?

竊以為,芳草是個群體,包涵他培育的貴族子弟(三閭大夫就是負責貴族子弟的教育)以及他自己,而堪稱美人的,則只有他自己。

屈原筆下的香草,不獨生于江漢之間,也來自虛幻之境。它們統(tǒng)統(tǒng)為我而生為我而來。“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但我還是要披上江蘺與白芷,還要編織秋蘭為佩飾。這不僅僅為了修飾美好的儀容,更為主要的,是心志的外化。“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所以如此,是“恐修名之不立。”我“擎木根”“貫薜荔”“矯菌桂”“索胡繩”,我這些不同于世俗的行為與穿著,是為了“謇吾法夫前修”(我效法的是先賢)。雖然因蕙纕(佩帶蕙草)而遭貶逐,又因攬茝(采集白芷)而獲罪,為此,我曾躊躇不前,但終于還是“步余馬于蘭皋”,我在長滿花椒的山丘下略微休息,馬上動手“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我這樣做,為的是“茍余情之信芳”,再怎么樣,我也要保持情操的芳香。對我來說,重要的是“芳菲菲其彌章”,然后才能“將往觀乎四方”天地間的香草,代表著圣潔,早與我的心志融會貫通,雖然遭諂遭逐,“豈余心之可懲”,是啊,我的心志,豈能被動搖被挫傷!天地間眾芳,對我來說,既可衣,亦可依。有了眾芳,縱然身處險境、瀕臨死亡,“覽余初其猶未悔”,初心不改,恒心不變,“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就是屈原筆下的“我”:香草美人。

安徽合肥 程耀愷

分享到:

安徽財經(jīng)網(wǎng)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